当前位置: 首页> 保障分类 >【老毕说保险(第二期)】 决定你买保险的因素真是“需求”么?

老毕说保险,每周与您分享老毕对保险的认识、对保险业热点事件的评说。欢迎各种提问、拍砖、调戏、乱入。


老毕其人:毕闯,1964年2月出生,中共党员,高级经济师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。曾任新华人寿运营管理部总经理、新华保险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兼高级两核经理、运营管理部副主任兼核保核赔部总经理等职。现任天安人寿副总裁,负责公司信息技术、运营管理、客户服务、法人业务、续期业务等工作。


卖保险时候,你只要告诉客户,类似你这种人买的都是什么,就可以了。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和专业思维的差别。

在第一期“老毕说保险”里,我说了保险是有需求的。这里我不说贵不贵的问题。既然是有这个需求,就该有购买的行为。但是保险这种产品的消费,跟其他商品是不一样的。不是说像汽车、化妆品有这么一个实物放在你面前。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,马上就可以消费它。买保险,买的是保险公司对你未来的一个承诺。所以买保险的选择过程就更“艰难”一些。比如说,我现在40岁了,收入还不错,想买一个保险,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。这时候根据我的家庭情况,让保险公司做一个方案出来,再自己作调整。但有了这个调整完的方案,你会买吗?你自己设计的方案自己都不一定会去买。你还要问问朋友,找找其他买保险的人参照一下。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不仅会去问,还会去搜索,像我一样情况的人都会买什么产品。一看,别人都买了,我就买。这就是决定买保险的一个重要因素,“从众心理”。


互联网保险通过大数据,抓住了中国人的从众心理。大数据告诉你结果,不告诉你过程。但是大数据告诉你的信息,一分钟就帮你做出决定:这个产品,买的人里面都是精神健康、有现代意识的,和你是同类的,你一看就觉得可以买。做一个保险计划是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的,一般的人没有这个能力,看不懂动态报表。如果在这个时候,需要挑选产品的时候,旁边有一个大数据可视化的图表供你参照,事情就简单很多了。比如说跟我一样情况的人有68%选择了这种保险产品,这就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。这个参考价值比复杂的产品解释、财务分析都要有用。更胜过营销员苦口婆心的推销。

关于从众心理,举个类似的例子,我在网上买东西,比如说买皮鞋,我会看品牌,看质量,但是网上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啊。那这个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呢?第一个,店主的“钻”很重要,这是这家店的可信度的大数据反映,是代表消费者的评价。第二个就是看销量大、库存少,说明这个产品卖的好。互联网思维和专业思维是不一样的。在产品介绍里面我给你写了很多东西,你根本就浏览不完,这牛皮是什么,什么工艺,你下单真的需要这个吗?只要点开看销量是多少,库存多少。

在互联网上,每卖掉一双鞋,就会影响到下一位用户。保险不一样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,即使是性别、年龄、收入都一样,也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,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不会一样。所以把平台搭好之后,买什么就看这个客户定位自己是什么人。事实上,互联网上搜索引擎就是大数据的概念。我们家出去旅游,哪次开会都定不下来去哪里,但是在互联网一查,看哪个卖的热就马上定下来了。卖保险时候,你只要告诉客户,类似你这种人买的都是什么,就可以了。

为什么微信做的好,你就要用微信?其实不是因为微信对你来说有多好,是因为你身边的人都在用,所以要用微信。一间办公室里4个人,3个都买了5S,大数据就能帮助你分析,第四个人什么时候会换成5S。实际上4S也很好用啊,为什么不买4S?你到商店买东西买的都是需要的吗?淘宝光棍节为什么用那么长的时间来准备,那天有一个女的买卫生巾买了2箱,折算下来需要140年才能用完,你说她理性还是不理性,是需要吗?网购成瘾是什么?不是需要吧?所以说,最影响购买行为的其实就是从众心理。